關于脫硫塔塔堵的原因及其處理措施
溶液循環量小,形成脫硫塔,噴淋密度降低,一般要求噴淋密度在35-50立方米/㎡h,噴淋密度小,易使塔內填料形成干區,氣液接觸不好,脫硫效率下降,時間一長,就會形成局部堵塞,氣液偏流,塔阻上升,造成塔堵。
催化劑選用不當,劣質催化劑價格雖較低,但在應用過程中,在塔內析出的單質硫不能及時隨溶液帶出去,時間久了,形成堵塔,嚴重時影響生產。
操作和管理不到,.操作中脫硫液溫度過高,一般溫度控制在38-42℃為宜,超過45℃則氣泡易碎,單質硫浮選不好,生成副鹽多,一般副鹽三項(Na2S2O3Na2SO4NaCNS)之總和應小于250g/L。副反應增多,易析出結晶,形成鹽堵,發生鹽堵后,不僅使塔阻力上升,而重要的是引起設備嚴重腐蝕。
下面是發生塔堵后的處理措施:
1、認真查找堵塔的根本原因,是設備設計安裝問題的,找機會進行技術改造,比如脫硫塔在填料的裝填和選用上,宜按三層裝填,每層高度5-6米,填料總高15-18米
填料以散裝聚丙烯¢50-70㎜為主,下段填料宜選大規格以防堵;氣液分布器、再分布器、除沫器等部件設計應合理,氣液分布面要適當;填料托架多為駝峰板,各企業或多或少都發生過駝峰堵塞,嚴重時駝峰槽被堵滿,不得不停車扒填料清理,建議將駝峰板改為格子板。
2、做好氣體入塔前的凈化,氣體入塔前要洗滌除塵和靜電除焦,并加強氣水分離,防止煤焦油、粉煤灰等雜物帶入脫硫系統。
3、保證足夠的循環量和噴淋密度,使附在填料表面的積硫得到沖刷,減量生產,不宜調節循環量,應以降低溶液總堿度為手段。重視熔硫回收及加工,熔硫殘液要經逐級沉淀、過濾、冷卻、氧化并將雜質清理后再返回到系統。
4、嚴格控制工藝指標,做好槽硫泡沫的浮選和溢流,壓力(一般在0.40-0.45MPa),以及液位要穩定,防止大幅度波動而將沉淀泛起帶入塔內;控制好溫度,溫度過高則副反應加快,產生副鹽多,副鹽結晶,造成堵塔。
5、對塔堵后,阻力上升,出塔氣體出現帶液現象的處理。一方面可加大循環量來沖塔,另一方面可在貪液中加入植物油,以消除塔內沉積在填料上的硫泡及積硫,一般植物油一次加入量在200-300mL為宜,加入量過多,則在塔阻下降后,脫硫效率會有所降低
主要原因是植物油是高分子有機化合物,是一種消泡物質,從而影響系統單質硫的浮選,導致溶液效果不佳,但會在一兩天后轉入正常。
6、選用質量過硬的催化劑。由于其特殊的化學結構而具有極強的吸氧載氧能力,在脫硫過程中,不斷地釋放出具有很強活性的原子態氧,能迅速將H2S和部分有機硫轉化為單質硫,從而大大提高脫硫效率,脫除有機硫可達50%以上。
塔堵原因較多,出現塔阻上升,要認真分析查找堵塔原因,對癥下藥,采取有效措施,才能解決根本問題。
以上信息由脫硫塔整理,本文觀點與本站無關